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
来源: | 作者:航建华业 | 发布时间: 2018-04-19 | 15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试验安全细则

1.进入实验室要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

2.实验前各组清点、检查实验仪器设备,认真阅读仪器设备操作守则,不允许违章操作。

3.进行试验时不允许仪器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不允许去其他组参与实验。

4.注意用电安全及防火。

5.使用仪器时要轻拿轻放。

6.进行实验室不要离实验仪器太近,保持必要的距离。各种实验废品分类处理,特别注意不能将水泥及混凝土废料倒在洗漱台及厕所

7.取用水泥时要注意防止水泥飞扬。

8.搅拌、浇筑混泥土时应防止混凝土洒落。

9.使用抗折试验机时应注意不要靠仪器太近,注意试件的变化。

10.使用搅拌机时注意用电安全,不要用手去触及搅拌叶片。

二.一般性急救办法

1. 烧伤急救

(1)普通轻度烧伤,可擦用清凉乳剂于创伤处;严重的烧伤可视烧伤情况立即送医院处理。

(2)眼睛受到任何伤害时,去医务室请医生诊断。水泥、混凝土等进入眼睛应立即用菜籽油清洗,切勿用水冲洗。

2. 创伤的急救

小创伤可用消毒镊子或消毒纱布把伤口清洗干净,并用3.5%的碘酒涂在伤口周围,包起来。若出血较多时,可用压迫法止血,同时处理好伤口,扑上止血消炎粉等药,较紧的包扎起来即可。较大的创伤或者动、静脉出血,甚至骨折时,应立即用急救绷带在伤口出血部上方扎紧止血,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救治。但止血时间长时,应注意每隔12小时适当放松一次,以免肢体缺血坏死。

3. 触电的急救

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脏停跳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特别注意出现假死现象时,千万不能放弃抢救,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三.试验内容

 

1.拌合物试验拌和方法

1.1主要仪器设备

混凝土搅拌

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铲自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复,直至充分机、磅秤天平、量筒拌板、拌铲、盛器、拌板等。

1.2实验步骤

1.2.1人工拌合

1按所定配合比计算每盘混凝土各材料用量后备量。

2将拌板和拌铲用湿布润湿后,将砂混合,颜色均匀,再加上粗骨料翻拌至混合均匀为止。

3将干混合料堆成堆,在中间作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入一半左右在凹槽中(勿使水流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每翻拌一次,用铲在混合料上铲切一次,直至拌和均匀为止。

4拌合时力求动作敏捷,拌和时间从加水时算起,应大致符合以下规定:

拌合物体积为30L以下时为45min

拌合物体积为3050L时为59min

拌合物体积为5175L时为912min

5混凝土拌好后,根据试验要求,立即进行测试和成型试件,从开始加水时算起,全部操作完须在30min内完成。

 

2.拌合物稠度试验

2.1坍落度法

2.1.1主要实验设备

标准圆锥坍落筒(图2-1)、捣棒、小铲、直尺、拌板、镘刀等

2.1.2试验步骤


2-1 坍落度筒及捣棒

 

1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固定的位置。

2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捣插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面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镘刀抹平。

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高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

4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5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6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及保水性。

粘聚性  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即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  提起坍落度筒后有较多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不好,如无此种现象,则表明保水性良好。

2.2 数据处理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记录表              4-1

 

 

                             编号

 

                            坍落度值mm)

 

                                   1

 

                            70

 

                                  2

 

                            97

 

 

                                

 

3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1实验原理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计算至0.1MPa):


公式一

 

                     ƒ

式中:ƒ——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

2.2试验主要仪器

压力试验机、振动台、试模、捣棒、小铁铲、金属直尺、镘刀等

2.3实验步骤 

2.3.1试件的制作

1每一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根据不同要求应从同一盘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或在试验用机械或人工单独拌制。用以检验现浇混凝土工程或预制构件质量的试件分组及取样原则,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2) 试件制作前,应将试模擦拭干净并将试模的内表面涂以一薄层矿物油脂。

3) 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并稍有富余,然后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开动振动台振动至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时为止。记录振动时间。振动结束后用馒刀沿试模边缘将多余的拌合物刮去,并随即用馒刀将表面抹平。

坍落度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入试模,每层厚度大致相等。插捣时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面,插捣上层时,捣棒应穿入下层深度约2030mm。插捣时捣棒保持垂直不得倾斜,并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入数次。以防止试件产生麻面。每层插捣次数见表3-1100cm2面积应不少于12次。然后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馒刀抹平。

2.3.2 试件的养护

1)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应在温度为20±5℃情况下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3℃,温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在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架上,彼此间隔为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件。

2) 无标准养护室时,混凝土试件可在温度为20±3℃的不流动水中养护。水的pH值不应小于7

3) 与构件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

2.3.3抗压强度试验

(1) 试件自养护室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并量出其尺寸(精确至1mm)据以计算试件的受压面积A

(2) 将试件安放在下承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3) 加压时,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 C30时,取每秒钟0.30.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时,取每秒钟0.50.8MPa。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P(N)

 

                       抗压强度尺寸换算系数                         4-2

试件尺寸mm

骨料最大粒径mm

每层插捣次数(次)

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100100100

30

12

0.95

150150150

40

25

1

200200200

60

50

1.05

 

 

2.4 数据处理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记录表                4-3  

编号

破坏荷载PKN

承载面积A

强度(MPa)

1

175.8

1600

7.8

 

2.5误差分析

  1)制成的试件表面没有刮平,造成加载时应力集中,试件提前破坏,测得的结果偏小。

2)试件未通过严格的养护条件养护。

3)加压时未均匀加压。

4)养护时间没有达到,造成测得的试验值达不到试验要求。

5)试验中只制成一个试件,增加随机误差的可能性。

2.6 试验结论分析

  1)混凝土的坍落度未严格达到100mm以上就装入试膜,造成测得的试验值不准确。

  2)养护时间从14日下午15点到1615点,养护48小时,没有达到试验要求,造成测得的立方体抗压值不准确。

  3)最终的试验值为7.8MPa,没有达到试验标准。

相互扶持,才能克服挑战
团结协作,才能共创未来

—航测技术为科研量身定制,创新合作以服务行业精英

                       
新闻中心

NEWS